韩试出道以来没什么负面新闻,在一众妖娆的同期小鲜肉里又别树一帜,不靠营销来出位,不仅作品很多而且不少的歌脍炙人口,因而国民好感度始终非常高。
就算韩试偶尔甩出个《我的滑板鞋》、《我怎么这么好看》之类的作品,网友们也大多是觉得好玩,当韩试调了个皮,不会像针对网络神曲似的,裂变传播里夹杂着漫天嘲讽。
可《那年那兔那些事》不一样。
涉及到真实的历史题材,在影响上就不仅仅是唱唱歌能相提并论的了。
生活中不少的普通人,对明星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不论红不红都漠不关心,可碰到有些话题就如触及了理念与信仰,会忍不住想要置喙。
动画刚播出,就有一小撮人表示无法忍受《那年那兔那些事》过于诙谐的画风,在庄严的历史面前持一种近乎儿戏的态度。
就像平时有的人天生活泼好动,嬉笑怒骂都行,但有的人性格比较严肃古板,喜欢正襟危坐,稍微吊儿郎当就看不惯。
不一定就是道学先生,只是观念作风不同,说不上对错。
柿子们在韩试的陶冶下相当佛系,都懒得扯皮,反正谁也说不服谁,只要我看得开心就行了。
动画里简化了太多东西,有非常多的暗喻,尽管是高中课本里就有的知识,仍有大量的青少年看不懂,柿子们忙着科普安利呢,没功夫去打无意义的口水仗。
真正掀起争议的不是动画的呈现形式,而是动画里宣扬的内容和主旨。
带头的就是一大批活跃在网上的所谓公知。
“公知?”
韩试没关心网上的事,李茹在电话里着急上火的一顿说,才搞清楚了状况。
韩试一直对公知的观感不怎么样,同时对一群卖弄口舌就能生存得风生水起的人,说实话挺好奇的。
很像古代握着笔杆子的文人,动辄上纲上线,口诛笔伐,充斥着一股子大义凛然的冠冕堂皇。
不过节操或许犹要差了几分。
现在的很多公知以时代先锋自诩,有着迷之自信和优越感,针砭时弊起来痛心疾首,仿佛别人就有目如盲不清醒。
可到最后结论往往是一个,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国家是有不少地方有待改进,可就算去大街上捡瓶子,难道不比充当网络斗士有意义么?
行动永远比语言有力量。
至少捡瓶子可以美化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