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间关系,杜邱没有再继续研究水晶物质的微观图像,转而继续之前提纯、合成程序的研究。
这段时间,杜邱已经记录了多达数百种新材料,也包括它们的生产工艺中需要的催化剂和分子互换剂。
在现实实验中,已经配置出26中催化剂和19种分子互换剂。
有了这些,杜邱只要将超级机器初级、中级提纯程序,以及合成程序仿制出来,那么一些新材料就可以使用梦境中的科技生产了。
杜邱不是没想过用蓝星上传统的一些方式提纯或合成新材料,但是经过模拟推导后,发现成本居高不下。
这意味着,再好的新材料,由于无法大规模生产,就不能真正拥有市场前景。
比如说蓝星上现在热门的石墨烯材料,实验室中都能够制备,但是大规模生产就面临种种问题。
就算是已经规模化生产的碳纤维,其实生产成本也太高了,使得它的使用重点还是在航空航天市场。
目前很多汽车厂商都想使用碳纤维,关键就在于把它的生产成本降下来,起码要和汽车用的钢材及铝材差不多价格吧。
不然的话,昂贵的碳纤维就只能生产豪车及超跑了。
同样的,在唐国制造业中,如果能有价廉质优的高性能材料,很多东西就不存在被人卡脖子的问题。
唐国人发展现代科技时间要远比西方短,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唯一工业门类最齐的国家,但是基础还很薄弱。
无论是民用工业的各种发动机、压缩机,还是军事工业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唐国都仅仅解决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
在性能方面,唐国的产品都要远比外国同类产品差很多。
举个例子,唐国主力战机使用的国产涡扇十发动机,在使用寿命上,就和西方同类发动机相差几倍。
根本原因就在于制造发动机的材料性能有差距,这种基础上存在的差距,往往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弥补。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这才是唐国工业总是有“心脏病”的原因。
再比如最近感受到卡脖子的计算机芯片制造,同样是因为芯片材料以及生产芯片的核心设备等原因,使得唐国只能低头。
作为工科博士的杜邱,正是知道这其中的关键所在,才在最开始就选择大量记忆梦境外星文明的材料提纯与合成生产工艺。
杜邱的直觉告诉他,超级机器的这种提纯和合成生产工艺,绝对可以大规模生产各种材料,且成本是可控的。
即使自己仿制出的设备只能达到一半的生产效率,那也应该远远低于蓝星上传统方式的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