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番号:rb-79先行量产型战斗胶囊
机体临时代号:波(ball,虽然有读者提出叫甲壳虫,不过个人觉得之间没啥共同点)
机体类型:量产型机动舱(obliepod)
制造商:乌龙山v5重工科
所属:乌龙山卫戍部队
初次配备:大陆历圣神历10235年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标准式驾驶舱(目视前窗)
尺寸:(无配件)全高1.6米
重量:(无配件)本体重量:0.8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c型百弹钢装甲(一种锰钢装甲)
动力装置:单缸冲压式泰伯伦晶石转换发动机
发电机出力:60k(81.6马力)
装备及设计特征: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400米
固定武装:胯部多用途焊枪(如果这也算武器的话)
选用配件:专用机械肢体,履带步行工具,抛射缆绳,挖掘铲等等……
选用武器:12.7专用机枪(可配穿甲弹),19.05爆弹枪,机持霰弹枪,无后坐力炮,榴弹发射器,机持射钉枪,格斗冲击钉,热能、链锯、幽能立场类动力冷兵器,虽然也可以使用泰伯利亚武器,但是因为发动机的功率不足,使用时会影响机能。
作为乌龙山的首批机动兵器,ball的研发初衷并非是为了战斗需要,而是为了弥补工程作业中狗头人肉体力量的不足所研发的大型助力装置(因为狗头人骨骼精奇的缘故,外骨骼助力系统的研发以失败告终)。然而在研发过程中,因为泰伯利亚技术的出现,使得乌龙山高层对此机动舱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三防功能,可以在泰伯利亚矿区核心进行采集作业而保护驾驶员免受泰伯利亚侵蚀和辐射的威胁。较高的环境需求以及初期脆弱的技术能力一度让研发工作停止,后来在受到了旧世纪潜水球的启发后,研发组突破了传统构思,逆向思维的先制造出拥有优良环境防护的驾驶舱,再安装动力机构,终于完成了这部乌龙山第一世代的半人形机动兵器。
ball的本体便是一个克虏伯耐压球,在没有安装肢体配件的情况下他只是一个球而已,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整备非常之简单,基本上本体所有的内部装置都安置在装甲和气密层之下,也就是说,本体所有的维修需要,不用出舱就可以解决,而外部的损坏只需要简单的更换肢体即可。这对于在高危险环境地区(比如泰伯伦矿区)的长时间运作是非常重要的。球体舱的环境保护堪称一流,无论是高温,高压,深水,低温,强酸,辐射等各种状况下都能完美而长效的保护驾驶员,而且球体舱的耐弹性(各个方向的)非常良好,测试中,乌龙山自生产的手持式反器材狙击枪除非击中正面的舷窗,否则根本无法穿透接近六十厘米的装甲层。ball本体的球形舱无论是作为驾驶舱,逃生舱,还是环境保障设备都是拥有极高的水准的。
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抗干扰能力,前部观察装置没有采用摄像机,而是直接的舷窗观察,两侧采用了低分辨率的辅助摄像机。这虽然造成了安全性的下降,但是大大加强了可靠性和维护性。
缺点:体积太小,除了狗头人和萝莉正太外的那些基本上已经过了发育期的家伙就不可能挤进这个小的可以做旺财窝的球囊,即便是体型可以钻进去,一整天坐在里面也是很容易让人得腰肌劳损。肢体更换虽然简单,但因为本体没有动力装置,如果失去了肢体配件的话,就彻底瘫痪了,如果没有队友在附近那可真是僵死了,如果更不行的是,球形舱失去佩剑又落下压住了背部的舱盖……不知道几百年后被挖出来的时候,考古的人会不会把这个球形舱当成是这个年代的一种棺材呢。
最后,王牌评定,ball驾驶员,有较大击坠数的叫大ball,击坠数第一叫ball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