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会>青春小说>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五十七章 夺了你的兵权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何一个朝代,兵制的基本原则就是兵权分立,也就是权、军事行政权和战场指挥权三权分立。从春秋战国到今日大宋,莫不如此。

    兵权分立,唯一的目标就是兵将分立。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是兵制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兵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王朝也就稳定了。

    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都是因为王朝的创立者拥有军权,拥有强悍的武力,所以,随着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它的创建者首要之务就是杜绝武将拥兵自重,以防自己的江山轰然倾覆。

    解决的办法,除了兵权分立外,就是建立中央军,隶属于王朝统治者自己的军队。这个办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被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反复实施,但一个又一个的王朝还是覆灭了。王朝覆灭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那几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就兵制而言,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正是兵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导致军队失去了战斗力,兵制因此遭到破坏,武将则顺应时势一次次崛起,一次次在战乱之后建立新王朝。

    到了大宋这一,因为有了一千多年的教训,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创建了枢密院三衙体制,而其中有别于前朝兵制的地方,就是三衙禁军体系。全国之兵都在禁军体系内,一百多万禁军、厢军和其它军种构成了大宋庞大的中央军,这是一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空前规模的中央军。为了控制这支中央军,三衙这个“总司令部”机构出现了,决策层、行政层、统兵官都是文职官员,为了贬抑武将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大宋王朝建立了一个近完美的兵制,它成功解决了兵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钱养,而将则被彻底边缘化。极度分权的结果是中央集权,皇帝集权,这种兵制到了太宗皇帝手上一度集结了军事决策权、行政权和战场指挥权,整个军队都控制在皇帝手上,其结果可想而知宋连打败仗。太宗皇帝死后,在战场不利形势的逼迫和中枢大臣们的斗争下,前线率臣总算拿到了一部分战场指挥权,于是,大宋一百多万军队,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先是和辽国纠缠不休,最后不得不与辽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着眼睁睁地看着党项人分裂出去,耗尽了八十年的心血都未能收复贺兰山和祈连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国家稳定需付出代价,而大宋王朝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它不是没有实力击败敌人,而是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空有一身力气,却只能任由敌人宰杀。

    是什么人?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是夺取大宋国祚统天下,他要建立自己的王霸大业,他能允许这种兵制存在?

    李拿出了第三个奏议。撤消三衙地握兵大权。

    当今天下。还有多少中央军?还有多少军、厢军?

    河北战场上十几万虎烈军。有十几万河北义军西北军不过十万之众。但朝廷分裂了今日朝廷地实力。这~本~书还能控制西北军吗?西北军在朝廷地指挥下打败仗。损失惊人。他们还会听从朝廷地命令?

    此刻撤消三衙地握兵大权。正是李虎发动地最为致命地击。

    皇帝惊呆了。他瞪大眼睛望着李虎。嘴唇抖动着。想怒声痛骂。但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撤消三衙的握兵大权意味着大宋禁军体系的整体崩溃,禁军、厢军马上就要成为历史,而枢密院三衙体制也要随之崩溃,大宋兵制就此废弃。

    失去了兵权,皇帝还能干什么?哪来的机会东山再起?皇帝转目望向李宗振。李宗振脸色灰白,也是极度震骇,但他毫无办法,他只能暗示皇帝,忍,一定要忍,李虎除了武力一无所有,皇帝肯定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皇帝艰难地咽下一口口水,望向李纲。李纲面露愧色,痛苦地低下了头。他也没有办法,昨夜李虎和西北人达成了约定,双方联手,一定要拿到兵权,而枢密院三衙兵制的确不合时宜了,根本没办法击败金贼,更无法完成中兴大业。

    就目前形势而言,虎烈军要在代北作战,要戍守西北,要抢占川蜀、荆湖和京西,李虎没有实力独自对抗金军,他必须把西北军牢牢拉住。西北军要生存下去,要赢取最大的利益,那么他们首先就要保住军队,而保住军队的唯一办法就是**于长安朝廷之外,像虎烈军一样拥有藩镇地位。李虎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西北军极有可能撤离河北战场,乘着这个混乱的机会抢占地盘,然后自由选择东南朝廷或者长安朝廷。形势如果发展到那一步,天下就彻底乱了。

    所以,李虎和西北人选择了合作,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对双方都有好处。

    李纲能作什么?他只能答应下来,只能力保半壁江山,力保天下三分的格局。他不能指望东南朝廷,东南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如果李虎和西北人无法守住西北,守住中原,那么东南朝廷根本守不住长江。东南朝廷拿什么戍守长江?东南丢失,金军席卷大半个中土,李虎恐怕也难以守住西北一隅了。

    李虎拿出了一个临时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