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祐十四载春。边关大捷已过了数日,何凤婉随军班师回朝,在朝受封领赏后回到家中。
家中的长辈挂念着何凤婉的婚事,想她二十五岁的高龄,琴棋书画不懂,四艺皆是不通,若不是有个在朝从一品的护国将军的爹,满京城都找不出一个能娶她的人,于是在何凤婉回家第二天,便给她张罗起来了。
何凤婉一连着见了好几个男人,无时不在感慨,她不过几年没回来,东京城的风气怎么变成这样了?
男人们各个都缴面敷粉,头上簪着花,白的粉的往身上穿,模样比她还清秀了几分,聊的也是品茶插画的手艺。
她与那些人一句话都说不上来,男人们也是如此,看她的模样像看见了山中的母老虎。何凤婉觉得若不是她爹在堂上坐着,东京城的公子哥大抵是一定要扭头便走了。
三番五次不成,何凤婉便觉得不成亲也罢。她不恨嫁,她家有钱。实在不成,比武招一个女婿上门就是。于是相看了几次不成之后,何凤婉就慢慢懈怠下来了。
她是想的开,她的生母魏氏却是为这事急得面红耳赤,没事便埋怨起来何凤婉的父亲何晚春。
“你倒说说看,若不是你让婉儿习武,现今她早该嫁出去了。我早说了,咱们官家重文轻武,学个诗词歌赋也比学武招人待见。前些时候,官家过寿,吕娘子家的姑娘写了一首词给官家祝寿,官家一高兴,便给了个封号,可不比在战场上来得轻松,没得让我提心吊胆……”话说着魏氏便又捏了手帕给自己擦起泪来。
何晚春听得烦了,前几次还搪塞几句,现在连搪塞的心思也没了,不耐道:“若是你生个儿子,岂会有这么麻烦的事。”
这话魏氏应答不上来。她何家只有何凤婉一个女儿,当初魏氏生产之后连过了好几年,仍旧没有儿子。何家的老太君便想着给何晚春纳几房姬妾开枝散叶,魏氏听后提着刀架在何晚春的脖子上,问他纳不纳妾。何晚春自然是说不纳妾,故而老太君这事便搁置了下来。
照何晚春的话说,何凤婉嫁不出去与她娘有莫大的关系。
……
到了四月,天气渐渐热了不少,前些时候下的一场雪已经消融,屋檐上滴答滴答地落着水。
何凤婉起了一个大早,原因无他,还是应了媒人的引荐,要相看宁国候家的小公子——李明轩。
因有前车之鉴,何凤婉没有再多妆点。前几次至少盘了头,穿着得体,梳了时兴的发髻式样,描眉染唇贴花黄是有的,可世家公子眼尖的很,次次都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她在旁人面前总是无处遁形。
索性何凤婉这次也懒得打扮,凌晨起来练功的男装没换便随着媒人赵娘子去樊楼赴宴。
赵娘子初见何凤婉,上下打量了一下一番,原本笑意洋洋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她也是东京城里数一数二的媒人,原先在宫里当过差,年纪大了被官家赐婚给了五品太常,平日里见着的高门里的姑娘无一不是落落大方,何凤婉这样的,她见得属实不多,或者说,是头一次见。
何凤婉自是能看出媒人脸上的不应付,爽朗笑道:“姨娘也别太执着于说成我的婚事,纵然经姨娘的手谈婚乱嫁的姑娘公子多了,可我这桩婚事却是太难,前些时候已经相看了几场了,不瞒姨娘说,都没成。”
赵娘子从来都是安慰说不出去人家的姑娘,现在被嫁不出去的姑娘安抚了,心里觉得有些别扭,但拿钱办事,她也没说旁的,只带着何凤婉坐上了马车赴约。
马车沿着东京城的御道而行,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樊楼大门。何凤婉掀了马车的帘子往外走,赵娘子扯住了她。
“你且带了帷帽再下去,这里人多,到底是个女儿家,抛头露面来酒楼总是不好。”赵娘子道。
何凤婉马车里看了一圈:“出来时便没带着帷帽。”她又看了看自己的穿着,头上带了帽,身上穿了简便的一件皂罗衫,“我穿着男装,想必也不会有人认出来,咱们快些进去,草草走个过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