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月底的第三天,罗信也启程了。罗平亲自赶着牛车将罗信送到了城门口,然后看着罗信的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这才赶着牛车往回去,碰到了认识的人问道:
“罗老哥,你这是昨夜留在县城,今日往回赶?”
罗平便骄傲地回道:“不是,早晨送我小儿子来参加两县文斗!”
“罗老哥生个好儿子啊!”
“嘿嘿……”
罗信见时间还早,索性也不去饭馆吃饭,便直奔衙门。衙门的人自然是认识罗信,便任由罗信向着后堂走去。抓了一个人让他去禀报周玉,不会儿,周玉和张洵便匆匆而来。
“信弟,你来了!”周玉和张洵见到罗信,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嗯!”罗信见四下无人便拱手道:“见过大兄,二兄。”
“走,我们去偏房坐!”周玉上前拉着罗信的手就往里走。
罗信跟着两位兄长来到了偏房,便见到里面已经坐着许多人。而且有很多都在桃园文会上见过,不过却没有见到简明和海正。那些人见到罗信进来,便一个个站起身形朝罗信打着招呼。
按理说他们这些人都比罗信年长,而且也都有功名在身,没有必要和一个九岁稚童,而且没有功名的小屁孩打招呼。但是罗信有着《桃园秋》那首诗在,没有人敢轻看他。
很多人都认为,去年如果罗信肯下场的话,过县试和府试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对罗信已经如同看待一个有功名的人一般。
罗信也明白这种状况,心中提醒着自己万万不可露出骄狂之色,和一个个书生客气了一番,待众人都落座之后才坐了下去,让众书生对罗信的观感大佳。
“信弟,不知最近有没有作诗?”一个童生问道。
“没有!”罗信立刻摇头道:“每日被老师看着学习时文制艺。”
众书生便俱都哈哈一笑,他们都经历过这种事情,那种苦闷也只有他们这些读书人才能够了解。
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共鸣,一下子就会亲切起来。很快罗信便和这些人打成了一片,融入了这个圈子。趁着众人在高谈阔论的时候,罗信低声问张洵道:
“张兄,简明和海正呢?”
张洵也低声道:“他们都在隔壁,知县大人在那里招待秀才功名以上的人,在这里坐的都是童生,浩德兄代表知县大人在这里招待。”
“哦!”罗信点了点头。
罗信有意识地少说话到渐渐地不说话,让自己不显得那么突兀。果然,这些人便渐渐地忘记了罗信,高谈阔论的不亦乐乎。罗信竖起了耳朵,不仅仅是在听这些童生所言,还能够隐隐约约地听到隔壁的声音。
听着听着,罗信的心中便不由有些想笑。大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真是地位高到了极点,心理也有些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