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会>奇幻小说>锦衣王侯 > 第四百一十二章 定心(十)
    刀枪铿锵,血花绽放,时不时有火器发射的轰轰声,就像是夏日的雷,在秋末的夜里炸响,肆意收割着生命。从乱军的营垒到王府大门的这段路上,到处可以看到死尸。

    尸体倒在路上,鲜血涂满路面,人踩上去,会觉得脚下打滑,如果踩到脏器,可能会让人站都站不稳。只是没人在乎,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冲上去,杀掉他们,我们一定能赢。

    那些突击队如果在中伏之初就考虑突围的话,是完全可以逃的出来的,事实上明军开始阶段的配合显的很生疏。那些关门的士兵表现的很差,关门打狗的构想可说是完全失败,整个大门那里打成了一团乱战,如果要走,根本留不住。

    但是被石金梁整顿之后的队伍,已经不同于往日的强化盗贼,他们已经变的有了信念,并且有了为信念而牺牲的勇气与决心。数百名勇士,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这道大门,或者说是守护着杀尽不平,创建太平的希望。

    其他士兵就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根本不在意墙头上那倾泻的火力,奋不顾身的朝着宫门冲去。由于宫门的宽度有限,大家的通行并不顺利,只是所有人都用尽一切办法冲进去,在自己死前,一定要控制这里,扩大战果!

    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是抱着这个目的在冲锋,因此表现的十分勇武,而其他部队,则也用尽浑身解数乃至用自己为饵,也要分薄城头的火力,保护自己的战友尽可能安全的杀进去。

    岳重华那高大的身躯已经带了不知多少枝箭,但是在他倒下之前,依旧高呼着“杀啊!太平盛世,就在眼前!大家杀啊!”接着,就被一个不知姓名的小卒,一刀砍下了人头。不过这名小卒在砍下他的人头后,还没来得及报功,就被几名乱军士兵撞翻在地,乱刀分尸。

    开局并不太顺利,只是中盘的发展出乎意料,这支部队有了信心也勇气之后的表现,确实堪称完美。石金梁已经脱掉龙袍,换上了铠甲,亲自提了刀,准备带领自己的亲卫队完成最后的一击。

    十三鹰中有四人在乡下攻打那些大户,还没有回来,黄广武被杀,除去石金梁外,其他七鹰里足有四鹰杀了进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士兵冲了进去,还有许多士兵等待着进去,照这个势头发展,王府今晚上就能到手。

    石金梁得意的就待带领自己的卫队,发出最后一击,可是他的步子猛的停住,惊叫道:“快鸣金,赶快鸣金!”

    晚了!

    就在叛军认为自己即将反败为胜之时,官军的队伍里,使出了自己的法宝。几十个点燃火药线的木桶,从各个方向滚向了叛军的队伍,而在宫墙上也有若干木桶被丢下来,向着宫门方向以及宫墙下丢去。

    “万人敌!是万人敌!”

    乱军已经知道了这武器的名字,不过这丝毫不会改善他们对于这武器的恐惧,能够坦然的面对刀斧,不代表能坦然的面对那种血肉模糊的死法,更别说还有生不如死的下场。整个队伍的士气,就在见到万人敌之后,发生了动摇,全军……陷入了混乱。

    见到万人敌的人想要逃,有一些反应慢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旧往前冲,两下里撞在一起,自相践踏,彼此冲撞。当勇气和信任消失时,缺乏训练的短板还是暴露了出来。而宫墙上,点燃的火梁草把被纷纷丢下来,将那些来不及逃走的人,全都封在火墙之内。

    方才行动笨拙的队伍,行动瞬间变的灵活起来,直到此时那些先锋队才发现,原来在宫门的两侧,居然修了两个小型的秘室。二十几个力士从秘室内冲出,迅速的推着宫门,将宫门迅速的闭合。

    “不能让他们关门!”十三鹰中排行十二的万古仇一声大吼,用尽全力,向着那些大汉冲去,要保住那道关乎全军成败的宫门不被关闭。身形如电,出手如风,手中长剑矫如灵蛇,三条大汉被他接连刺倒。可接下来,他的身子就被几十枝劲弩射穿,身子后退几步,无力地倒了下去。

    “中计了,我们中计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谋划好的,就是要骗我们进兵,他们不满足于只吃掉突击队,而是要吃掉我们的主力。这些官军,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勇气,又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能力。”

    虽然猜出了真相,可是一点也不让人感到高兴,心情半点也好不起来。大约有近千人被隔绝在王府内,而那两扇大门正在逐步被关上。那些突击队中虽然有一些武艺高强的汉子想要阻止官军关门,可是单打独斗的武功,在训练有素结成阵势的官军面前,全都没了用处。

    一个一个被官军用弓奴点名,就算有几个拼着身负重伤冲过去的,也被士兵用大刀阔斧轻松收割。他们留下了自己的雄姿,然而于事态的发展实际上并无用处。

    “救出我们的兄弟,把所有人救出来,全军进攻!”石金梁挥舞着兵器,带领卫队想要发起一次突击,可是红儿道:“石王爷,你不要太冲动了,官军有了准备,这种攻击……恐怕没有什么作用。你是三军之胆不可有失,冲锋队这种事,交给别人做就好了,你还是在这里指挥为好。”

    “为王在前,临阵于后,不是我石某的风格。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纵然我死了,别人也可以继续领着大家走下去。现在王府里有我上千兄弟,还有我的金兰手足,我无法对他们的死活不闻不问,儿郎们,跟我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