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二年,冬十月甲午日。长安未央宫南司马门。
未央宫南司马门前一字摆开皇帝小驾仪仗,实际这就是在大驾基础上做了较大精简,算是皇帝出行的最精简版仪仗车队。今日刘志要携皇后,领百官前往长安城内的高庙祭祀高祖皇帝刘邦。实际上洛阳也有刘邦的专属宗庙,历代东汉皇帝大多是在洛阳祭祀高庙,但是此次不同,因为这是刘志在向全天下宣誓自己皇位法理正统性的政治行为,即其皇位源自太祖高皇帝,这类似世祖光武皇帝祭祀高祖是一个操作模式。在剪除梁冀后,刘志身为皇帝的正统性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漏洞,即其本人属于宗室旁支即位。刘志属于汉章帝第六子河间王刘开一系,其父是刘开次子刘翼,这位蠡吾候在永宁元年被当时的太后邓绥一度过继给孝和皇帝长子刘胜为嗣子,要知道刘翼和刘胜是平辈,如此胡乱过继也可见这一家在当时地位是不太受待见的。
在刘志之前,即汉顺帝驾崩时即位的是年仅三岁的独子汉冲帝,即位仅月余就夭折。在梁太后和梁冀两人选择了汉章帝长子一系的汉质帝刘缵即位,长子长孙的完美继承身份也给了这个早慧的八岁孩童以无限勇气,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此跋扈将军也”。待到汉质帝驾崩,梁冀吸取教训,选择了虽然年长却属于汉章帝一系中旁支中的旁支刘志了,所以现在刘志在法理上否定了梁氏,那么就将他自身在继承顺序上的漏洞暴露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次“行幸西京”。
西京长安的高庙位于长安城内,明光宫北侧,安门街以东。长安的宗庙不同于当时的洛阳宗庙,洛阳宗庙的形制与后世差别不大,而长安的宗庙就迥异于历代了。这就需要从西汉奇葩的宗庙制度说起,也许是刘邦穷苦的太久,骤然富贵就免不了暴发户习气。依据西汉宗庙制度,汉朝历代皇帝还在在世时便单独选一个地方为自己建造一座专属于自己的宗庙,同时还要在全国所有郡国各建造一座专属庙,位于首都称为京庙,位于地方称为郡国庙;其次等皇帝驾崩后神主也单独安放在自己专属宗庙内,同时在自己的陵墓内还要建造陵庙和寝殿;最后不光皇帝要建庙,连皇后、太后也要在自己的陵园内建庙;如此待到汉元帝的“永光改制”前,累计建造京庙8座、郡国庙159座,陵庙更是高达176座。这些还不算完,西汉祭司礼仪看着就更加象暴发户了。除却后世历代帝王都有的四时祭祀以外,首先是每天都要三餐供奉洒扫,然后是每月至少两次的衣冠巡游祭祀,这些还不算完,每次祭祀必须“奏武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这样下来,国家一年耗费就非常恐怖了,按照《汉书·韦贤传》记载:“一岁祠,上食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用卫士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祝宰乐人万二千一百四十七人,养牺牲卒不在数中”。因此到了汉元帝时期,西汉朝廷终于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开支,直接将郡国庙全部裁撤掉,京庙只保留“一祖、一宗、五亲庙”,也就是固定保留汉高祖、汉太宗孝文皇帝,加上和在任皇帝之前的五位皇帝,剩余的已故皇帝都请进单独的祧庙。等到东汉光武皇帝再造汉室后,对这个宗庙制度再做简化,将原先单独立庙的七庙制度改为合并为同堂异室制度,同时祭祀次数也减少为“一岁五祀”。
车驾来到高庙正门宫阙前停下,皇帝及公卿大夫们需要在此步行进入高庙,此时太常卿虞放已经领着太常丞、太祝令、太宰令、太乐令、太史令等一干属官吏员在门前左侧侍立,高庙监领着高庙尉及百余宗庙吏员、卫士侍立在门前右侧道旁。此次祭祀规格仅次于天地大祀,堪称东汉光武帝之后规模和等级最高的一次庙祀。
刘志在中常侍单超的搀扶下走下御撵,皇后薄猛女则在中常侍袁赦的搀扶下自皇后车架走下,缓步来到皇帝身侧。皇帝此刻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文章衮服,手持镇圭(一种顶部为半圆的长方形玉圭,长一尺二寸宽三寸),腰间插大圭(一种长方形玉笏,长三尺宽三寸),肃穆而立。其身侧后半步的皇后薄猛女则身穿庙服,头带步摇。这顶华丽的步摇以黄金为骨架做桂枝状,用白珠装饰其上;其顶部装饰一只凤鸟,四周围绕九朵金花,此谓“一爵九华”;其下装饰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种神兽,即所谓“副笄六珈”;凤鸟和神兽身上用翡翠制成羽毛,另外在底部用翡翠制成华云装饰,华贵之极。
皇帝身后两列跟随的三公、九卿、特进、列候等均头戴旒冕,身穿上黑下黄的祭服,其中三公穿八章祭服,列候穿七章祭服,九卿穿六章祭服,大夫穿四章祭服。此刻太常卿虞放作为礼官立在神主侧面,头戴平冕七旒,身穿上黑下黄华虫七章的祭服,司职此次祭典的赞助。
太常下属官员属吏或捧着酎酒,或牵着太牢三牲,或捧五谷,或捧助祭金,或捧玉璧等一应祭祀用品和祭品排列于公卿大夫队列两侧。等祭祀队伍排序完毕,便有太常卿引领自正门进入高庙。
祭祀队伍来到享殿丹陛之下时,太祝令牵引一头壮硕的公牛行至队伍一侧,并在公牛脚下即周围铺满槀草,公牛身侧侍立一名持斧武士;另有两名司士分别牵着羊、猪,侍立在侧。中常侍袁赦手捧天子弓箭自队伍中躬身缓步走到皇帝身边,刘志取过弓箭,瞄准公牛搭弓射箭,一箭射中公牛。在公牛中箭瞬间,武士一斧将牛劈死当场,牛血铺满槀草。在公牛被杀死瞬间,一旁的庖丁则一拥而上用青铜器接引牛血,并用一边搅拌一边加入食盐,在旁的司士用萧草包裹牛头带到一旁炮制。待到牛血流尽便将牛肉分割放入一旁的大鼎内烹煮。随后的羊、猪自有其余人上前宰杀如法炮制,此所谓“杀牲”和“割牲”之礼。
祭祀队伍行至享殿前时停下,太祝令进入享殿的后室,不多时便手捧一个木匣缓步来到祭祀队伍之前,木匣之上安放着高祖的神主。这时太祝令成为队伍的前导,引领队伍进入享殿,此刻太乐丞则领着乐人和舞者分列享殿前丹陛两侧;一侧乐人二百五十六人奏《大予乐》,这是汉乐四品之一,专门用于庙祭、陵祭、飨宴上所使用的祭祀礼乐,属于最高祭祀礼乐;三百八十名舞者在另一侧跳《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享殿内弥漫着香蒿的香味,皇后领着世妇、宫女等一干人等接过司士手中捧着的青铜笾、豆等礼器,其间盛放四色豆实、豆脯、干果等祭品;待到皇后与世妇准备停当,在太常卿虞放的唱和声中,肃穆依次上前将手中祭品按序进献至高祖神主前。待到皇后进献完毕,太祝令领着属员,以萧草为承托,用三鼎分别盛放牛头、羊头、猪头向神主进献,此谓“豋首”。随后太宰令领着司士向神主进献盛放牛血、羊血、猪血的三鼎,此谓“血祭”。紧接着太尉黄琼、司徒祝恬、司空盛允分别手捧青铜鬲,其间盛放牛、羊、猪半熟的肉,向高祖神主进献,谓之“荐腥”。
太卜令则带着随员向神主奉上玉璧、玉圭、两色束帛。这里采用的是周礼大祀之礼,《周礼·春官·肆师》记载:“立大祀,用玉帛牲牷。”这里的玉便是玉圭、玉璧;帛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即三份赤黑色帛、两份赤黄色帛,取“天三覆地二”之意;另一部分则是虎豹皮,用来包裹帛,合起来便是“两色束帛”。同时太卜令将传世玉作六瑞盛列在神主之前,这传世玉作六瑞分别是苍壁、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六色玉制礼器。
此次祭典是腊祭,属于五祀之一的正祭。刘志引领皇后即身后公卿在太常卿的唱礼声中,面对汉高祖的神主行九拜之礼中的稽首礼。《周礼·春官·太祝》记载:“辩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稽首就是下跪后,双手着地,以头触地,并停留一段时间,这是九拜中最重的“一拜”;而第九拜的肃拜便是一般人们耳熟能详的的拱手礼,此礼源自军礼。
行礼完毕,在唱和声中皇帝、皇后及公卿大夫起身后。太祝令手捧托几,其上放置五种低度浊酒;刘志肃手走到太祝令身前取酒,依次倒入神主前五个较小的酒尊,此谓之“五齐”酒,必须依次斟满;期间皇后手捧茅草放在酒尊口之上,过虑掉浊酒内的酒糟。随后太祝令再次奉上其三种不同度数的高度清酒,此谓“三酒”;分别对应神主前三个较大的空酒尊,此谓正尊,需要分两次斟满。随后皇帝将五齐三酒依次在神主之前浇在地上,算是皇帝完成一次献酒;随后皇后用瑶爵向神主进行一次类似的献酒仪式。
从皇后进献豆蔬果品到皇帝、皇后献酒,这算是第一遍流程,这般流程如此往复再来两边,其间有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进献三牲的肉第二次便是熟肉了,另外还有三牲烤内脏等祭品,总而言之,整个过程如同请高祖皇帝吃了一顿大餐。
待到皇帝与公卿大臣整套祭祀礼毕,结尾节目自然就是分祭肉祭酒了,这也是古礼,《论语·乡党》记载:“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同时这也是一种公卿大臣地位和皇帝荣宠的一种表现,毕竟参与者众,祭品少,谁多谁少就看身份地位和皇帝喜好了。
整个祭祀过程非常漫长,从清晨帝后自未央宫以小驾仪仗出行,至高庙行礼献祭,最后分祭肉时已经到黄昏时分了,所以历史上不少所谓昏君都不怎么祭祀就在于实在是太漫长,且十分的折磨人。此刻庙祀结束,在回程的车驾上,刘志早已经累得枕着皇后大腿休憩,冠冕也被扔在角落,若不是还需在回宫过程中例行露面几次,估计此刻连那厚重的衮服都扔到一边去了。
“梓童今天以为如何?”刘志懒洋洋的说着。
“虽然辛苦些,可是这份荣耀,也只有在意郎身边才有。”薄猛女此刻虽然也面现倦容,但是还是微笑以对,此刻双手在皇帝太阳穴两侧轻柔的按压着。
“要不是梁冀那贼子惹出来这许多祸端,我又何必千里迢迢赶到西京来祭祀高祖,在京师明堂辟雍祭祀不好吗?”刘志有些愤愤的说道。《考工记》记载:“夏有世室,商有重屋,周有明堂。”这里的明堂就是明堂辟雍里的明堂,而辟雍则是围绕明堂的环形水渠,意寓王化圆满不绝。这种礼仪建筑群是东汉对诸多祭祀礼仪合并简化的一种完美集合。汉光武帝即位后兴建明堂辟雍,到汉章帝时,其对西汉繁琐且靡费的祭司礼仪一再简化,并将庙祭、天地祭祀、鬼神祭祀都合并到明堂里进行,这种形式也算是东汉对周礼的一种再利用。
“高庙天下只西京一处是为正朔,意郎来此不正是在逐本溯源吗?”薄猛女笑着对刘志说道。
“说得好!好一个逐本溯源!妙极!妙极!”刘志听见薄猛女如是说,当即兴奋的大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