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宝脑中闪现出一款1860年鹰国皇家海军装备的一款小型铁甲舰。这是韦晓宝前世作为军迷最痴迷的一款古董舰,床头上放着该舰的模型呢。
舰身长98米,宽16米,吃水4米。燃煤锅炉。1500马力,航速13节。排水量2000吨。三门160毫米后装炮。2门100毫米速射炮,格林转膛炮4门,在舰首有一具鱼雷发射管。载煤500吨。舰员200人。
这款舰不仅适合海上,大的内陆河也可以去。
韦晓宝心想;鱼雷没有发动机,现在还做不出来,但是做出克虏伯后装线膛炮还是可以的。
韦晓宝说干就干,一连五天关门不出,潜心画图。
韦晓宝为了节约时间,对这艘铁甲舰做了一些改动,除锅炉房和蒸汽机室采用铁板外,其他的地方仍是木头,但是船头船尾,以及船舷两边都用50毫米的钢板履盖。动力采用风帆和蒸汽动力相结合的方式。
画好舰船图后,韦晓宝带着原琉球国都水使者黄世名,赶往那霸港,这里有一个倭国人建的造船厂,能造最大排水量1000吨的大福船,造船的工匠基本都是琉球本地人。
那霸收复后,这个船厂就归属于天地联邦。
韦晓宝让黄世名当了那霸港的总办,统管造船厂。
黄世名这老头跟海船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当看到这艘2000吨的铁甲巨舰的图纸时,虽然不懂什么蒸汽机动力,但对舰船的结构、骨架、风帆…都十分清楚。
韦晓宝要求黄世仁三个月时间,把舰船的木质船体建造完毕。
随后韦晓宝把铁甲舰的外部铁甲图纸和炮台图纸交给了邱道机,要求三个月完成。
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韦晓宝担心工匠技术跟不上,这三个月里就常扎在造船厂、炼钢厂、蒸汽机厂和火药厂,手把手的指导工匠生产制作。
就在韦晓宝泡在造船厂期间,晚稻的丰收季节到了,三系杂交水稻亩产达最高达到1200斤,最少的也高于1000斤。
里正吴老汉一家三十亩地,十来个劳动力都忙不过来,花钱请了帮工才把晚稻收割完毕。
望着晒坝上一大片铺在竹席上的精米稻谷,吴老汉的心情乐开了花。
上半年早稻亩产才300斤,还是种的糙米,市场上6文钱一斤。
今年晚稻的收成有斤,除去交给官府的两成7000斤,还能余下斤,不仅够一大家子来年一年的口粮,还能卖掉2万斤。
按市价10文钱一斤精米,这是200贯钱啊!折成银子是200两啊!
吴老汉一辈子都没攒到这么多钱,想想明年还收两季稻谷,能攒400两白银啊!
房子可以重新盖,欠老婆儿媳妇们的衣服首饰可以买,孙子们可以送到城里学府读书……有钱啥都好!
吴老汉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