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会>仙侠小说>崇祯行 > 第十三章:盐引
    这天傍晚,一家人回到了府上,刚要吃饭,却听见有人叫门。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救了柳保泰的神医,曹丹。

    曹丹不是自己来的,手里还带着别的礼物,跟着他来的是一个面色白皙的年轻商人。

    柳庆心下知道这曹丹肯定是有事相求。

    连忙吩咐柳福,上好茶、

    所谓的好茶,实际上就是绸缎庄老板送给柳保泰的。

    这些茶叶,柳庆趁着腊八节送礼全都高价卖给了同僚,赚了二十两白银,只留下二十斤在自己手里。

    原来,那白皙商人却正是曹丹的小舅子。

    这小舅子家里面,原来是很有钱的,但是因为做生意被骗弄了个倾家荡产。

    过惯了衣来伸口、饭来张口的的日子;曹丹的小舅子急于要翻本;听说做盐商赚钱,于是拿着仅有的五百两银子,做起了盐商生意。

    那白皙男子道“让我入行的是范大哥,他跟我说做盐商跑一趟就是十倍的利润,我也就信了。”

    柳保泰听的真真,知道是这姓范的把他给坑了。

    “他卖给我的盐引一引只要一钱银子,我也打听了,市价是二钱;能在长芦盐场兑换出三百斤好盐。”

    明朝的食盐政策是官方开盐,商人买了盐引之后再去发卖,盐引说白了就是政府发放给盐商的提货单。

    但是明朝一切涉及到政府信用的纸币、证券都是随便发行的,为了筹集军资;光万历皇帝任上就超额发行了六百万两银子的盐引。

    没有这么多的盐,但是却有这么多的盐引;于是盐引的价格就一跌再跌,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

    一个能兑换三百斤盐的盐引,现如今只能卖一钱银子了。

    一斤盐在山东是四十文,三百斤就是十二两银子,这个通货膨胀率实在是太刺激了。

    大家手里都有盐,那么卖给谁,不卖给谁就要看盐场里面的官儿关照谁了。

    虽说大家都是按照购买盐引的时间在那里排号。

    但是有关系的大盐商,拿着朝廷刚刚批下来的盐引,第三天就能提出盐来。

    而没关系的盐商,一条盐引能够父传子子传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