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大业十一年十一月,黄明辽带着七千精锐,冒着风雪,从轮台出发,返回河西。
从轮台到玉门关,两千里地,尽是一片荒凉。三军行军,尽皆无声,配合着这天地与万物,满是沉寂与悲怆。
可到了玉门关,一直压抑的众人终于高声欢呼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到了玉门关,他们要回家了。
站在玉门关上,黄明辽遥望西陲,那里有他的袍泽兄弟。此生不到玉门关,你不会知道他们这一仗到底打到多远。
黄明辽到了玉门关后,敦煌郡太守崔仁恕亲自前来迎接。
黄明辽在西域打了七年,崔仁恕便在敦煌替他守了七年的后路。七年的时间,无数的粮食、物资,人口从这里送到西域,从未使黄明辽为后路问题而烦忧过。
按照黄明远的安排,崔仁恕将担任河西转运使,跟着黄明辽前往武威郡。而敦煌郡由郡丞闫登暂领郡事。
黄明辽驰奔三千多里,到达姑臧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大业十二年。此时李轨的河西大凉国已经灭亡,武威郡临时由安修仁代行太守的权利。
黄明辽风尘仆仆的赶到,接掌了军政大权,将自己的行辕立在姑臧。
此时虽然已经覆灭了李凉,但河西的情况并不好。
虽然河西三郡都掌握在大隋的手中,但是内部世家大族林立,各据堡自守,宛如国中之国。
河西人口稀少,又常有羌胡袭扰,自然使得河西家族报团自保。而这些家族又和关陇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不会甘心受黄明远的统治,更不会交出私兵和土地。
张允济和安修仁都是文官,理政还可以,平定这些坞堡,尚有不足。
而对外,河西三面环敌。东南是西秦薛举,一直对河西是虎视眈眈。
东面是灵武郡,此时太守段德操(段韶之子,与段文操不是一人)已经向李唐投降。灵武郡一直是西北重镇,兵马众多。即使撤了总管府,尚有兵数万,其如一把楔子一样,深入北地,北威胁九原,东威胁关北,西威胁武威。
而南面是西海都护府,吐谷浑旧地。这两年大隋势弱,吐谷浑人蠢蠢欲动,不断地掀起浪花。
三股势力,三面威逼武威郡,这也是黄明远急着调黄明辽东返河西的原因。再无得力之人镇住,河西怕是要得而复失。而在这里,黄明远给不了多大支持,只能靠自己筚路蓝缕。
黄明辽到了姑臧城之后,立刻整合军队。
河西不光情况复杂,军队也复杂。
此时武威现有盖援统帅的三千敦煌兵和一千张掖兵,陈聚指挥的两千九原骑兵。还有安修仁手上近四千人的武威降兵。
段文操的三千西平援军已经返回西平,不过目前受阻于星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