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按照每首歌1美元的最低价来计算,平均到每一个客户身上,Tunes的用户每年要支付的费用为386美元。
如果仅仅
只是昂贵倒也罢了,关键在于,Tunes对于一首歌是否需要付费买断,并没有一个成熟有效的机制,而是完全遵照版权方的要求。
版权方要求付费,那么不购买的用户就不能听。
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一位用户都遇到过“花钱买了垃圾”的事情。
而Spotify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买断制改为了包月制。
在会员有效期之内,Spotify的用户可以任意收听曲库中的所有歌曲,不需要为此额外付出任何费用。
按照9.99美元一个月的包月价格,这可要比自己买歌去听划算多了。
尤其是,大部分的歌迷,并不会将买回来的所有歌都加入歌单里反复去听,许多歌曲买回来听上一段时间,就丢进角落里吃灰,根本想不起来。
而对于少数特别喜爱的歌曲,Spotify同样支持买断,价格和Tunes一样。
——买断的歌曲,即使在会员到期之后也可以听,不受任何影响。
这样一来,Spotify的模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无疑是十分划算的。
再加上移动手机的出现,让Pod和其它传统MP3类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荡然无存。
手机本身就已经够方便的了,而且还随时可以联网,绝大多数用户,也根本听不出来手机播放和Pod播放的音质区别。
再加上大笔的推广费用撒出去,Spotify从登录移动端平台之初,用户数量就开始飞快地增长,仅仅只是十几天的时间,新增活跃用户的数量就突破了千万级别。
虽然这些用户当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会选择成为付费的包月会员,实际收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前景却是非常耀眼的。
(注:现在Spotify的付费率接近一半,但早期付费率肯定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
有着前世的记忆,罗杰自然是知道,在流媒体行业,无论是视频还是音乐,那些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巨头,实际上都是在长达十年以上的时间里,不断地烧钱,一直在亏损,从未有过盈利。
哪怕到了罗杰重生之前,Spotify已经做到了音乐流媒体市场占有率的第一,每年的亏损仍然高达数亿美元。
当然,流媒体平台本身不赚钱,不代表投资人不赚钱。
毕竟互联网企业,炒的就是一个热度和信心,只要市场占有率等各种数据好看,哪怕是持续亏损,也不缺愿意投资的狗大户。
只要看准时机套现跑路,投资人大赚一笔的可能性反而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