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尘谢览二人心有灵犀,听到这声音,一个利落的将陆婉儿生魂扔壳子里,另一个扯下房间里贴的所有符咒恢复原样,抬眼互视,一个眼神相交,谢览打开门,将陆夫人请了进来,恭敬回道,“毒素已除了大半,此番陆姑娘性命无恙了,但至于能不能醒过来,就要看命了。明日我会再来复诊一次,陆夫人放心。”
陆夫人千恩万谢的将他二人送走。
两个人走在去城南的路上,都没有说话,都是有心事的样子。
姜尘在想李斟一案可能的内情。
那时陆婉儿在说,他就想到了。
君息国虽连年大小战事不断,但总体战况还算稳定。以是军策不允许家眷随行,只每两年戍边将士休沐轮换,以慰思乡。
但与越权国的战争是个意外。
即便朝廷五年间两次征兵扩充军队,兵力也稍显不足,士兵们哪里还有休沐的机会。此番焦灼战事,君息建国百年来,这还是头一遭。
如此一来,便暴露了许多问题。李斟当时面对的,就是其中一个。
只是,这问题,又是如何好解决的。
边境地广人稀,一城之中能有万人,已数不易。姜尘粗略估算,其中五千女子,一千幼童,一千老妪,三千适龄女子中,非良籍不足十一,即便有重金赏赐,愿意随军的,可能不足十之三四,这样算下来,即便李斟将附近三四小城都寻访个遍,最多也不过三四百人。
三四百对十万,这个数字,是在太悬殊了,犹如杯水车薪。不但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还有可能使矛盾激化。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姜尘对武跃的了解,他肯定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之后发生了什么死了几百人,姜凌不愿猜测,武跃是个急功近利的人,做事只讲结果不问过程。他极有可能是对李斟行事的结果不满,下令不管是否自愿,都要强征随军。又或许即使这样乐籍女子也不够,为了安抚大军情绪,此番平白牵扯进许多良籍女子,终酿成悲剧。
武跃此法虽不体面,但当时局面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好法子。
姜尘叹口气。
少年时代的姜凌,喜欢强求。任何问题,都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可是现世残忍,世道教会他,有些事或许就是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一个人的努力,在时代大潮之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连年征战,士兵情绪不满,摆在武跃面前的,本就是个难解的题。他要约束手下几万士兵,又想在此战中挣得军功,除此下策,确也没什么好法子。
当时的局面,士兵无错,女子无错,李斟无错,武跃,或许激进了些,但也无大错。
错的,本就是这场经年连绵不断的战争。